尊龙人生就是博旧版现
李淳风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一个算命先生怎么会如此厉害?
[编辑:永太净化设备经营部] [时间:2024-06-05]
经人推荐,李淳风成了李世民的记室参军。贞观十四年(公元641年),李淳风任职太史丞,工作就是看看日月星辰,记录天气变化,还得修订历法。也因此,李淳风参与了《晋书》、《隋书》中的《天文志》、《律历志》、《五行志》的编写。
“彗体无光,傅日而为光,故夕见则东指,晨见则西指。”李淳风在《晋书·天文志》中明确指出:彗星自身无光,是因为太阳的照射而“发光”,而且,彗星的尾巴总是背对着太阳。中国古人很早就观测到彗星了,《春秋》就有记载“613年7月,有星孛于北斗。”
但是,也有人说世界公认的有关彗星最早记录是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中的“彗星光出东方,见北方,五月见西,彗星复见西方。”中国史籍有关彗星的记载,截止到1910年,应是不少于500次。不过,首先观测到彗星为何会发光的人就是李淳风。
由于古人受限于对自然界的认识,像日食、月食这类现象,总会认为不吉,这时就需要皇帝出面将大臣召集起来,大家不停的敲鼓弄出大声响,希望以这种方法可以拯救太阳、月亮。
事实上,中国人最晚在汉代时期就已经知道日食、月食这种自然现象了,《史记·天官书》中有记载:“日月薄蚀,日月之交。月行黄道,而日为掩,则日食,是曰阴胜阳,其变重。”只是在民间看来,这些异常的自然现象,一定还是有其它说法的。
李淳风就曾准确的预测(预言)了一次日食。李淳风有两部历法著作《历象志》和《麟德历》,后者从665年用到726年,《麟德历》确立了以定朔排历谱,后世一直沿用此法。有了新历书后,李淳风很是自信的对天文变化进行了预测。
唐高宗时期,他就发现某天会出现日食,于是,立刻上报朝廷。这可是大事,唐高宗非常重视此事,但当一切准备就绪后就是不见日食,皇帝不高兴了就诘问李淳风:“如果日食不出现,这可是死罪。”李淳风坚持自己的推断,据说,他在墙上画了一个标记,且指着这标记说:“陛下,日光再走半指,走到我指的这个标记处,就会出现日食。”
没过多久,太阳果然缺了一块,日食出现的时间和李淳风说的完全一致,就听此时敲击声不绝。当然,李淳风的心里其实也是蛮担心的,他悄悄的抹了一下额头,借机和唐高宗说:“臣用新历法去检测前人记录的日食,都是无任何差误的,今天又再一次验证了它的精准性,臣愿陛下可以尽快下诏颁用新历。”
历法在古时有相当重要的地位,皇家选择祭祀、冠婚或其它的重大典礼日期,都是靠历法。李淳风用实例验证了《麟德历》的厉害,也传递出了一个信息:早日用上新历法,方能顺天知命、利国安邦。于是,唐高宗就当即颁布了《麟德历》。也因此,明·杨维桢的《说郛序》中说道:“古今知天文历数者,首推李淳风和僧一行。”
李淳风的父亲李播就是个天文学家,著有《天文大象赋》,李淳风受父亲的影响很深,也精通天文、历算、阴阳之学。后人常说他跟袁天罡合著的《》厉害,据说,李世民想知道大唐的国运,于是,就下令让这二人负责编写。所以,有人就说:李淳风是被皇帝毒死的,因为天机不可泄露啊。
其实,这个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,如果,李、袁二人真能算出一国之国运,哪有后来的安史之乱?这才是真正改变了大唐国运的大事件。
史料记载,李淳风活得比李世民还久,李世民不过50岁,人家李淳风是68岁寿终。李淳风非常敬业,干了两朝,按照唐代档案《甲库甲历》的说法,李淳风是“溘逝”,就是忽然逝世,大概是这“溘逝”二字给了后人想象。
能预言日食的人,在常人看来,就是异人,那一定也会算出自己的寿终之日。很多得道高人就是这样,第一天和徒弟们说:“我明天就要去见师祖了。”第二天果线岁就入道家,绝对可以说是高人中的高段位。
其实,李淳风更痴迷于天象,他的眼中永远只有那些星星、太阳、月亮,看他毕生所为,基本都是围绕天文,而且,他还发明了浑天仪。
大概率就是“风卒”,急性脑血管疾病。放于现在,若是救治不及时,或者不对症,死亡率也是非常高的。
关于李淳风的墓,在岐山县城东北约六华里之处的凤鸣镇李家道村,有一座唐代天文学家李淳风的坟墓。紧靠大墓一路之隔便是李淳风祠堂,三间大瓦房,坐北向南,其建筑古色古香、幽雅古朴,颇有特色。每年清明节在这里还要举办一天的盛大庙会,张灯结彩,敲锣打鼓唱大戏,四面八方的香客都来祭拜这位先祖。
上一篇:史上最全的《兰亭序》版本